文章
在我的家乡,它叫“宫保”鸡丁

那一口家的味道,会戳中每个中国游子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相信每个人家里都有一个大厨。她可能是你的妈妈,他也可能是你的爷爷。总之,他们是厨房里的魔法师,将一样样食材变成一道道美味的菜肴——这就是家的味道。
而在中国,每一个厨房魔法师一定都有自己的拿手好菜。而在美食大省四川却有这么一道菜,是每一个自诩“会做饭”的人必须掌握的。
这道菜嘴上易说,手上难做,这就是经典的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是中华家常料理的典范。
宫保鸡丁的主料是切成一厘米见方小块的鸡腿/鸡胸肉,有些连着些许软嫩的鸡皮,有些带着点清脆的软骨。这些鸡块被深红色的浓稠酱汁层层包裹,在刚出锅的氤氲热气中,散发出醉人的微光。盘中一般还会点缀着一些白色或翠绿色的葱段和煸炒得香酥松脆的花生米,一口咬下,鸡肉、葱段、花生、辣椒、红糖、花椒等混合出的“煳辣荔枝味”满嘴回香。

宫保鸡丁在中国大江南北都受到广泛的喜爱,各个地区也会对宫保鸡丁做一些“本地化”的尝试。
说到宫保鸡丁,就不得不说到一个人——清朝大员丁宝桢。乾隆年间(1711年-1799年),贵州人丁宝桢任四川总督。虽然任内并没有太大作为,但他却因为家厨善做鸡肉佳肴而闻名遐迩,丁家的辣椒爆炒鸡丁的名声甚至传到了远在北京的深宫之中。
丁宝桢死后,皇帝追赠他宫中“太子太保”头衔(约等于太子的监护人,从一品官)。人们这才用“宫保鸡丁”来指代丁家著名的爆炒鸡丁。但普通人哪里在乎什么高官要职,他们只认辣椒爆炒,而恰好“爆”与“保”同音,于是才有了后来广泛误用的“宫爆鸡丁”。

辣椒是正宗的四川宫保鸡丁里不可或缺的食材,爆香的辣椒能最大程度上提升鸡肉的香味。
因为这道菜易做、好吃,很快就传遍了全球。外国人接触中餐多是从宫保鸡丁开始。哪怕一句中文也不会的外国人,也大多可以张口说出“Kung Pao Chicken”。但绝大多数的西方餐厅已经将宫保鸡丁“改造”得面目全非。有将鸡块油炸了再爆炒的,有在鸡块中胡乱添加各类蔬菜的,更有甚者,用番茄酱代替由红酱油、红糖、醋、湿淀粉调制而成的酱汁,直接将甜、辣、鲜、香、麻五味俱全的宫保鸡丁做成了“酸甜鸡块”。实在非常遗憾。
所以下次你再去餐厅点宫保鸡丁吃,一定问清楚他们的用料和做法。如果和上述的不一样,大胆地去告诉餐厅主管“你们做得宫保鸡丁不正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