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饺子和春节

为什么辞旧迎新要吃饺子
每年春节晚会,在倒计时的时候,主持人都会问,“你们家的饺子都下锅了吗?”没错,过年的时候,中国人都有这样一个习俗,那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但是大多数小吃货们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自家的饺特别香,也懒得追究它的来历。其实春节为什么吃饺子也是有来历的。
这种习俗和中国古代的计时法有关系,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来记录每一天的时间。就把每一天分为十二个时段,那么每天开始呢是子时,子时就相当于今天半夜二十三点到一点这个时间。到了每年的年底,年三十的时候,这就不仅是新旧两天的更替,而是新旧岁的更替,中国人管它叫“交子”。中国人非常在意辞旧迎新得这个界限,那么在这个时候,应该搞一些仪式来祈求来年的吉祥如意,那么在这个时候吃饺子,饺子和这个“交子”正好是谐音,而且饺子还有那么丰富的寓意吉祥的文化涵义,所以中国人才慢慢形成在春节、在大年初一、在交子这个时刻,吃饺子这么个习俗。
包饺子有很多小窍门儿,现在大家可以拿出小本子做笔记了。包饺子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包,一种叫挤。挤饺子,是一种进阶技能,需要常年练习。要想达到进阶水平,擀皮的时候,要擀得比较小,中间厚,边缘薄,包的时候,一手托着皮,放好饺子馅后,用两只手捏着饺子皮的两端,一对折,再一挤,这样饺子中间皮薄,边缘结实。这是包出“器大活好”的饺子的基础。再有就是馅儿,上好的猪腿肉六分,再配合四分的花肉,调和成一个近于完美的黄金分割比例,这样的肉馅儿既不腻也不柴。同时,可以根据家人的喜好选择蔬菜的搭配,不过,加上一点杏鲍菇,能在肉和菜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得这些食材的美味发挥到最大。
食物的魅力从来就不在于“好吃”本身,饺子里浓浓的亲情才是它吸引人的地方。更准确地说,这亲情专门指是妈妈或者奶奶对于孩子或者孙辈的宠爱。有的孩子不爱吃菜,奶奶便会在调馅儿的时候多放肉少放菜,煮出来皮薄肉多的饺子,一口咬下去,油就顺着筷子流到手上,洗好多遍都还能有香味儿。有的孩子不爱吃肥肉,妈妈为了让饺子吃起来不腻口,就会多加瘦肉和蔬菜,这样的饺子润滑多汁,同时又不腻,仿佛大妈脱去一身皮脂,转眼就便成妙龄少女。有些地方还会把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包在饺子里面,意为吃到得人的面额大小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好运不断。
对崇尚亲情的中国人来说,在除夕夜里,窗外雪落无声,屋内灯光暖人,锅里热气腾腾。所有的思念与祝福,都在那薄薄的饺子皮里!红红的火苗滚开的水,越煮越觉得有滋味,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盛上饺子,也盛出了对来年美好的期望。
<返回